润滑油,切削润滑油,乳化润滑油,淬火润滑油,防锈润滑油,润滑油知识,水性防防锈润滑油,合成压缩机油,合成液,乳化油,形成油,液压油,油热等300种润滑油产品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据石油天然气新闻在线网站12月15日消息,国际能源署(IEA)在其最近的月度报告中表示,炼油能力的提升与非炼厂加工燃料产量的增长,将导致更多炼厂在2014年关停。
IEA在12月石油市场报告中预测,2013年原油蒸馏产能将净增长至110万桶/天,2014年还将继续增长到120万桶/天。欧洲炼厂在来自美国与亚洲炼厂的竞争冲击中受创尤为严重,尽管2013年的关停数较前年相对减少,2014年的形势却不容乐观。
报告称:“表面上看,炼油能力的提升符合2013与2014年的预计需求增长,但实际上,需求中的增加部分已被炼油体系之外的供应所满足。因此,2013年出现了利润率下滑,新一轮炼厂整合似乎正在酝酿。”
IEA表示,需求增长中的大部分将由天然气与生物燃料所满足,其生产无需通过炼油体系。
《日本经济新闻》10月31日文章,中国推进的煤化工产业项目备受关注。在中国,利用内陆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来生产基础化学品乙烯和丙烯的新技术已实现在即。仅对外公布的生产计划已达到了相当于日本内需3倍的规模。将中国作为最大出口地的亚洲石化厂商正对此表现的战战兢兢。
“化学业界的国际会议谈论的都是中国煤化工的话题”,中国大型石化厂商的高管有些兴奋地说。目前,全球的乙烯生产主要以石脑油和燃气为原料,而利用新技术则可以从煤炭中提取甲醇,然后加工成乙烯等化工产品。在位于中国内陆的内蒙古自治区的周边地区,煤炭非常廉价。即使算上运到沿海地区最终产品工厂的运输成本,仍比进口产品便宜。
中国此前也有过相关煤化工生产计划,但因工程中面临着确保水源和环境对策等难题,可行性曾遭到质疑。不过随着去年中国煤化工厂商神华集团等3家厂商用于生产乙烯、丙烯且总计生产规模可达160万吨的设备陆续到位,今年实现相关生产计划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令人关注的是该项目的规模之大。乙烯和丙烯的计划产量分别为每年1500万,预计2020年前后将可达到这一规模。这将远远超过全日本的乙烯需求量(约500万吨)。美国的页岩气作为新的石化原料也备受关注,但是页岩气2020年前后的计划产量为700-800万吨。规模还不到煤化工的一半。
韩国及台湾地区等以石脑油为主要原料的亚洲石化厂商将受到影响。日本三井化学表示,设备完成后,目前处于持续增长的亚洲对中国的乙烯出口将陷入停滞、丙烯出口则将转为减少。尤其是产量的一半用于出口的韩国厂商等很可能被卷入激烈的价格竞争。
不过,很多煤化工计划都不明确,最终将产生多大影响仍充满不确定性。日本调查公司三菱化学技术研究咨询公司选取了16个可信的煤化工计划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乙烯的合计生产量为570万吨,丙烯的合计产生量为700万吨,还不到原计划的一半。
“不管怎样,日本化学厂商应该做的事没有改变”,三井化学石化事业总部的企画管理部长真野纯一如此表示。日本国内石化厂商已预料到价格竞争力下滑将导致出口减少,为此,正着手削减设备,以保证在产量降至日本国内需求量的500万吨左右的情况下也能实现盈利。全球石化厂商面对能源潮流变化时的应变能力将受到考验。
钛白粉两大巨头特诺、杜邦近日双双宣布上调钛白粉价格,而国内上市公司目前似乎并未打算跟进涨价。安纳达董秘王先龙认为,目前整个市场并不算景气,贸然提价或不明智。
特诺公司已于6月1日起,上调其钛白粉产品的价格。其中拉丁美洲、亚太地区、澳大利亚地区最低上调175美元/吨;欧洲、中东、非洲地区将参照上调175美元/吨的价格。
世界另一大钛白粉生产巨头杜邦公司则宣布,将于7月1日起,上调全球范围内杜邦钛白粉价格。其中,亚太以及拉丁美洲地区,欧洲、中东以及非洲地区,钛白粉价格上调200美元/吨;欧元区市场杜邦钛白粉价格上调160欧元/吨;北美地区,除用于造纸以及卡纸领域的杜邦钛白粉外,其余杜邦钛白粉价格将上调8美分/磅。
2012年公司收入增长30%,净利增长9%.2012年公司实现营收6.12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归属净利0.86亿元,同比增长9%,实现每股收益0.55元;1Q2013公司实现营收1.41亿元,同比增长17%,环比下降15%,实现归属净利1308万元,同比增长55%,环比下降45%,实现每股收益0.08元,公司业绩符合我们的预期。
销量增长,毛利率下滑。2012年,因公司募投及超募项目投产,公司产能由1560万平米增加至2880万平米,产能大幅增长。在下游需求不景气的背景下,公司实施了“降价换量”的策略,使得2012销量大幅增长,毛利率同比下滑1.9个百分点。1Q2013公司业绩增长也主要得益销量的增长,我们预计2013年1季度公司销量同比增速在25%左右。
下游旅游鞋领域需求一般,箱包、皮鞋等领域需求旺盛,近期略有提价。公司下游50%以上是旅游鞋,目前旅游鞋领域需求仍然相对低迷;40%左右是箱包、皮鞋等领域,这些领域目前需求旺盛,根据我们草根调研得知,近期应用在箱包、皮鞋等领域的超纤革产品售价略有提升。
新厂区2013年2季度起可贡献增量。公司新厂区目前已经开始试生产,预计2013年2季度起即可贡献增量,新厂区产能约为1320万平米/年,预计2013年公司新厂区产能将会逐步释放。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第21号令,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目进行局部调整,在淘汰类产品目录中删除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这意味着一次性发泡餐具将在被禁14年后“合法”回归。
尽管国家发改委对解禁令给出解释,产业界也从科学的角度罗列了发泡餐具保温、耐压、重量轻以及便宜等优点,但争议仍在持续发酵。
有关专家表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可降解,解禁后在广泛使用中有可能再次带来环境难题。
对于那些正是着眼于巨大环保市场预期而大举投资可降解塑料生产的企业,对此又有什么想法?
杭州茂达可降解产品压力倍增恐一朝回到14年前对于“白色泡沫”的解禁,杭州茂达生化环境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郭先生表示“压力山大”。
作为浙江省第一家有能力生产可降解塑料袋的企业,成立已经超过10年的“茂达”还未曾真正尝过形势大好的喜悦。
尽管“茂达”开足马力每月生产能力达八九十吨,但市场对其需求每月只在40吨左右。其生产的可降解塑料袋有多种规格,卖给农贸市场的价格从0.025/只元到0.04元/只不等,而生产成本几乎与市场价格持平。
“只有卖出的数量够多,我们才有点钱赚。”郭先生告诉记者,市面上的普通产品价格和他们相比最少低30%:“拼价格,我们占不到任何优势。”
因为主要生产原料为石油,国际油价的走势对“茂达”产品价格起着决定性影响。郭先生坦言,油价超过100美元/桶,就很难赚钱。“前两年油价涨到140美元/桶,我们每吨原料价格将近1.3至1.4万元,完全没利润可言。”与之相对应的是,靠回收废料维持生产的小企业、小作坊,每吨原料只要4000元到8000元。“冲击力非常大。即便油价下跌,这个尾巴过长的降价过程中,下游生产企业也是受益甚微:往往还没来得及感受跌价,原油价格又涨回去了。”他算过一笔账,只有当原料价格在1万元每吨时,他们才有机会和普通产品拼价格。
“我们的塑料袋100%都是新料,没有味道,也很少有破损,而普通产品可能100个袋子里只有85到90个完好无缺。”郭先生说,若抛开价格因素,目前合作的四五十家农贸市场都更愿意购买“茂达”产品:“我们有售后服务,比如袋子放久了发生破损,茂达提供以新换旧,坏了的产品作为废品销毁。”
成立最初五年,茂达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好在后来抓住了几个发展机遇,比如在杭州提倡厨房垃圾环保袋时拿到不少订单,同时尽量减少人力成本,才慢慢扭转形势。“这两年销售情况又开始下滑,如今加上解禁令的冲击,只怕日子更难过,会回到1999年禁令发布之前的状态。”
嵊州华发“绿色出口”不景气对行业未来仍看好主要针对欧美市场、生产可降解塑料包装制品的浙江嵊州华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绿色环保路走得也不顺畅。
西方经济的持续低迷,让“华发”总经理孙元正很是头疼:“生产和销售情况都不太好。”
“去年一年两三千万元的销售额,只到高峰时期的一半,比2011年同期下降了20%左右。”孙元正认为价格是主导因素。
“华发”卖得最好的一款可降解环保包装袋每只定价0.13元,市场上的普通产品则比前者低出30%-50%,差价最大时能达3倍之多。
孙元正表示前期研发投入大、原料成本高等因素,让可降解包装袋显得“金贵”,“但其实都以几乎不盈利的价格在卖,整体利润很低。欧美、日本等国对生产环保产品的企业都有优惠政策和补贴,我们目前还没有享受到。”
由于市场全在国外,孙元正说解禁令对“华发”造成的直接冲击目前尚不明显,但行业环境内外相似,都不太乐观。但他对行业前景仍抱有信心:“环保是大势所趋,毕竟关系到子孙后代。坚持吧。”
市场冲击倒不大环保理念易“受伤”
“难道要走老路?不可能再回去了吧?”台州邦丰塑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云超对一次性发泡餐具的前景并不看好。不过,他也承认,这个解禁令从政策层面上对像他们这样的环保塑料生产企业是一个负面信号,他担心会给“邦丰”目前最头疼的产品应用推广问题上再多一层障碍。
赵云超投资创办的邦丰塑料是一家专业利用二氧化碳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去年年产3万吨二氧化碳基降解塑料生产线正式投入运行。尽管拥有4项国家专利、被列入国家“863”计划支撑项目,但这个高科技环保产品在应用推广上并不尽如人意。
赵云超告诉记者,邦丰塑料和不可降解塑料相比,成本要贵一倍,所以一般应用在较高端领域,如奶制品包装盒起保鲜作用的阻氧层,这是别的塑料代替不了的,目前都以进口为主,邦丰产品不仅可以完全替代进口,每吨还要便宜10000元。另外,医疗用的一次性手术包、床单等,目前国内多采用无纺布加不可降解塑料,作为医疗垃圾焚烧时非常难处理;而用可降解的邦丰塑料制成的一次性用品,就不存在这些污染问题。
“国内可降解塑料的用量非常之大,以浙江为例,仅医疗用品这块就至少有10多亿的市场。应用规模上去了,我们的成本、价格至少还可以再下降20%.可是都知道是好东西,就是推广不开。说来说去还是一个价格,而根子还在于观念。”赵云超感叹。
赵云超认为,政府应该花大力气、实实在在去鼓励、推动环保塑料的产业发展,消费者包括整个社会也不能只算经济账、不算环保账。“出台这样的解禁令,实在很矛盾。”
2013年3月,华东地区苯乙烯生产厂家的利润状况逐渐好转,下半月出现转亏为盈局面。易贸研究中心认为,3月利润值逐渐走高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由于3月华东地区苯乙烯进口船货抵港时间不稳定,港口库存量不断减少,现货供应受限,国内厂家提价,市场价大幅反弹;另一方面,纯苯和乙烯的价格大幅走软,原料成本明显降低。
2013年3月,华东地区苯乙烯生产厂家的利润状况逐渐好转,下半月出现转亏为盈局面。如图1所示,3月上半月苯乙烯厂家的生产利润仍处于负值状态,延续了1月中以来的倒挂局面;下半月随着苯乙烯市场价的反弹,利润值转负为正,不断增长。整体来看,3月华东地区苯乙烯厂家的平均生产利润为-175元/吨,较2月增长了215元/吨。易贸研究中心认为,3月利润值逐渐走高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由于3月华东地区苯乙烯进口船货抵港时间不稳定,港口库存量不断减少,现货供应受限,国内厂家提价,市场价大幅反弹;另一方面,原料纯苯和乙烯的价格大幅走软,原料成本明显降低。
3月,华东地区苯乙烯市场价先跌后涨。如图1所示,上半月,苯乙烯现货供应仍相对较为充裕,下游需求恢复缓慢,库存量高于正常水平,再加之国际大环境频现不稳定因素,如美国出现要停止实行QE3,塞浦路斯经济问题再次引发欧债危机担忧等,受上述种种因素影响,华东地区苯乙烯现货价震荡走弱;下半月,随着进口船货抵港时间不断延迟,苯乙烯进口量大幅减少,港口库存量明显降低,现货供应渐显不足,国内厂家不断提振出厂价,苯乙烯市场价大幅反弹。
3月,来自原料方面的成本压力显著降低。如图2所示,2月22日华东地区纯苯市场报价开始松动,改变了2012年7月以来的上行走势,截止3月26日,纯苯华东现货价下滑至9475元/吨,3月当月纯苯价格共下跌1100元/吨,跌幅达10.40%;乙烯价格在经历了前期近3个月的上涨走势后,3月价格明显回落,截止3月26日,乙烯CFR东北亚现货价下滑至1265美元/吨,3月当月乙烯共下跌120美元/吨,跌幅达8.54%.整体来看,3月原料方面的成本持续走低,较2月约减少了770元/吨。
综上所述,2013年3月,受苯乙烯进口船货抵港时间不稳定影响,华东地区现货供应量逐渐由充裕转为不足,国内生产厂家纷纷提价,苯乙烯市场价大幅反弹,另外原料方面的成本明显降低,在此影响下,华东地区苯乙烯厂家的生产加工利润不断回升,于下半月转亏为盈。目前国内外宏观大环境仍存较多不确定因素,欧美经济复苏缓慢,地方国五条纷纷出台打压国内房地产市场更是直接影响到苯乙烯的需求;产业链方面,下游需求未见明显好转,国内苯乙烯厂家开工稳定,易贸研究中心认为随着二季度进口船货陆续正常到港,华东苯乙烯库存量将回升,市场上现货供应将恢复充裕状况,预计2013年二季度华东地区苯乙烯现货价格将震荡下滑,厂商的生产利润将被收窄。
【文章来源于: 润滑油, http://www.vv-ss.com/】
上一篇:锦辉马航有新进展
下一篇:锦辉探析我国能否参与国际能源定价
联系我们
地 址: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纪鹤路3399弄239号|邮编:201708
电 话:021-59791089|传真:021-59791078
联系人:朱经理 / 18964337625|QQ:2355660177
邮 箱:shjhrhy@163.com / 2355660177@qq.com
Copyright © www.vv-s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导航